用家故事Story

麦志勤———我是耐索的第一个客户

麦志勤简介: 1968年11月出生,广东广州人. 中国十佳商业摄影师,广州市广告协会广告摄影师专业委员会首届会长、常委 1994年建立自己影室 1998年获美国纽约广告节创意类铜奖 1999年获全国广告摄影展铜奖及优秀奖 2000年获全国广告摄影展银奖、铜奖及优秀奖 2001年获全国广告摄影展推荐摄影师 2006年当选广东省摄影家协会商业广告委员会副主任 2007年获首届中国(宁波)商业摄影展电子家电类最佳创意大奖 多次在专业的广告及摄影刊物上发表文章及作品 作品入编1997年、1999年中国商业摄影年鉴及2000年、2001年中国广告摄影年鉴

优秀没有定论,关键是吸取了有价值的东西。
康素系统确实耐用,是好东西,我们一路用下来很少出毛病。
其实耐索的技术支持是我们购买这批设备的核心原因。


以下是耐索公司对麦志勤的采访:

耐:骏豪是耐索的第一个客户?
麦: 我们也没留意过自己是否耐索的第一个客户,只是后来聊天的时候才知道。当时数字摄影这块,包括数字后背和数字灯光,我们一直比较期待和关注,也有很多的怀疑,听着各种各样的说法,但我们对新科技的设备始终都想去尝试。碰巧那次我们有一个汽车的拍摄项目,想服务得更好一点,那是2002年的3月份,我们公司刚搬到珠江电影制片厂没多久,拍摄的是“东南富利卡”汽车。这款汽车车身很多绿色,但当时胶片对绿色感光不敏感。我们就在考虑是否使用数字后背来拍摄,在购买后背之前,我们也做了很多的测试和比较,发现利图在绿色还原上有很好的表现,这让我们决定购买这个牌子的数字后背。那次的拍摄项目比较大型,顺带也买了一批康素的数字闪灯。同年的8月份,耐索公司在我们的影棚搞了一次活动,那次活动我印象很多人参加,我们二楼搭建的平台站满了人,真让我担心平台被踩坏。也许那次之后,耐索代理的产品开始让大家有所了解并有了信心。回过头来说,我们是耐索公司在国内的第一个客户。

耐:是什么原因让你们一下子投入这么大购买设备?
麦: 其实耐索的技术支持是我们购买这批设备的核心原因。耐索公司的郑亚忠先生(Alwick)是摄影师出身,转型之前在香港已从事了多年的商业摄影,我跟他有很多技术上的沟通,让我相信耐索能够给我们技术上的最大支持。当时的数字后背操作上我们还很陌生,因此Alwick无偿地与我们一起在影棚奋战了四天四夜,协助我们拍摄汽车,给我们技术上的帮助。在这之前我们一直是拉宝丽来的,而数字后背的工作方式完全不同,一下子解决了很多胶片的繁琐过程和降低了材料成本,整个拍摄的感觉完全不同了,数字后背能放大查看图片细节,色彩还原也真实,这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。加上操作方便,成像立竿见影,特别是对于光效的调整非常实用。汽车摄影对光效要求很严谨,数字后背可以在前期布光时去掉很多细小的毛病,让后期制作轻松很多。我们当时购买的后背是利图1100万像素,十几万,康素灯光那一批大约三十多万,总共近五十万的设备吧,当时可是两套房子的钱啊,我们几个搭档一商量就买了,实际上后来很快就收回了这批设备的投入。

耐:据说刚开始你们买的利图后背总出毛病?
麦: 对,出现这样的情况,是从胶片到数字拍摄的操作模式改变的原因吧。拍汽车那次是有Alwick全程协助,因此没有问题出现。到后来我们自己拍摄,就老给他电话喊救命,原因是经常出现数字后背烧主板的现象。通常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在拍摄工作的现场,我们反正也不懂,出问题就给耐索电话,而Alwick收到电话也会做出快速的反应,马上启动一个备用的后背先解决我们拍摄现场的工作,再帮我们查找原因。也是后来才发现的,我们在珠影的棚,在电路方面做得不是很标准,导致数字后背烧主板的现象。早期大家对数字后背还很陌生,那时后背出现的各种情况很难说,也不太懂,需要摸索,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耐索的技术支持可以保证我们的工作正常运行,这是我非常认可的地方,我们最怕的是买完设备后,售后不能解决,但是耐索给了我们信心。

耐:现在公司或者你个人都在用什么设备?
麦: 相机有玛米亚DF搭载leaf 5600万像素数字后背;辅助的有佳能1Ds Mark Ⅲ;灯光有康素全系列产品:包括外拍灯、电源箱、电影灯式的聚光灯;以及爱玲珑系列;灯光中康素系统确实耐用,是好东西,我们一路用下来很少出毛病,从2002年到现在11年,像我们这样可能是最野蛮式的使用,5-6年前我们检测了闪光次数当时就是30万次,现在已经不知道多少次了,拍服装的特点是每天的使用量非常高,而且公司影棚的使用频率也是超高,多的话每组拍摄闪光2000次,最多我们试过6组/天,这批德国制造的康素灯到现在已经使用11年,是早期的泰亚电源箱,2400焦耳的输出量,后来我们也有3000焦耳输出量的康素电源箱,取消了过热保护(早期电箱工作过热会启动自动保护)。我们器材使用的坏境太差了,泥地、沙地都照样用,因此电箱外表经常是沾满灰尘、泥巴之类的。同行看见会都说:“哇,你们这么粗暴的使用设备的?”我们的康素灯是持续的长时间高强度工作,我们根本没时间也没办法去好好保养。之前我们有个同事专门负责收工后擦干净设备,但是时间长了还是不行的,只有在服装的淡季,一年中只有半个月,设备是最干净整齐的时候。


耐:你现在主要在做什么? 
麦: 我也不能准确地描述,反正不完全是摄影了,但又是一种与摄影关系模糊的存在形式,是与摄影、与公司发展、与自身发展有关的总体性的思考吧。每天做的事情大致是思考公司方向,思考摄影行业带给我们的路径。因为接触的人多了,他们的身上都有很多东西可以学习的,接触不同的人会带来不同的思维,特别是优秀的人,会无意中让我观察、学到或者吸收有用的价值。其实一开始也无从评判一个人是否优秀,但是从他身上体现出来的东西,我认同,并且认为值得自己去学习,值得自己去调整,这就是我认为优秀的人。就算是一些合作伙伴,哪怕一个失败的合作,就像我开过酒楼,后来失败,也会从中学到东西,是真正交了学费学到了东西,为何是这个结果呢?我会去想,这个是很宝贵的经验,所以这个失败的过程,也可以成就一个优秀的人,因此优秀没有定论,关键是吸取了有价值的东西。

耐:你的作品里面,有自己满意的吗?
麦: 所谓满意其实是分阶段的,刚完成的时候肯定是满意的,首先客户会满意。但过一段时间再总结的时候,发现还可以进步,每一次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还有进步,那就会变成总是有上升的空间。商业摄影受到的限制还是比较多的,特别是拍服装,牵涉的环节比较多,因为不是单独去完成的拍摄项目,不同于静物拍摄摄影师能掌控的东西多一些。服装拍摄牵涉模特、化妆、造型、服饰、灯光、场景等一系列的问题,当中执行到位的有多少?这个要看摄影师的经验和能力,必须要训练达到在稳妥的范围内去完成工作。另外一点是关于成本的问题,比如当天需要完成20张比较复杂的图片,8小时工作时间,实际已经超出了2小时了,是否需要追求效果而接着拍呢?这个就要就核算成本了,模特的时间超过了,化妆师、置景人员同样也超时了,就算所有的成本都愿意去付,但是模特的状态呢?一天经过8小时下来,模特的状态可能已经很疲劳了,再加2小时或3小时可以拍出好的效果吗?所以商业上要把握一个度,追求极致、追求完美的态度要有,但是要把握商业摄影的度,因为商业摄影的前提是商业。

耐:在你拍过的案例中,有特别喜欢的事情吗?
麦: 我喜欢的事情是,团队中每个人都有能力做好,每个人做事都很投入。我的团队是值得信任的,他们不需要我指着他们说你应该这样做或者那样做,在执行过程中大家都发挥出色,然后令到我们在工作过程很享受,这个是让我比较开心的。当我按下最后一次快门喊一声:“ok,完成” 的时候,在场的所有人,包括客户、工作人员、模特都会开心的鼓掌,这样的场面也出现过很多次。

耐:在过去你拍摄的项目中,有记忆深刻的吗?
麦: 可口可乐和蓝带啤酒的拍摄。因为这两个品牌的名气,所以给我很大的压力。尤其是蓝带啤酒,当时是以签约摄影师的形式去做的。98年的时候,蓝带跟我签一年的合约,所有的项目都给我拍摄,有人物和产品,我必须优先处理所有蓝带的项目。在专业上蓝带公司一定是全面考量过才交给我这个工作的,以签约摄影师这种形式我以前从未试过,这个合约带给我一些满足感,同时也带给我一些思考:假如我只拍蓝带,其他的拍摄我怎么去做?要是我本来有一个拍摄在做,突然蓝带发一个单子过来,而我又要优先处理,那么怎么去平衡这个关系?虽然有满足的一面,但是也有担心的一面,而蓝带各种各样的拍摄内容,我是否全部胜任呢?也有挑战性在里面。这个过程让我“痛并快乐着”,这是我多年来印象最深的。

耐:觉得自己“得意”的地方在哪?
麦: 我还是幸运的吧,当然自己的悟性也是要有。我1990年进入摄影圈,在白马广告的摄影部跟师傅梁晓光先生,在白马一年的时间后我基本就独立拍摄了,接下来更多的任务都是独立拍摄。就这样,越来越多的大型的案例都是由我独立去拍摄完成。后来有两年的时间我专门负责拍摄汽车,当时白马是三星汽车的执行公司。所谓悟性还有一点就是:专业上的也好,做人处事的也罢,当中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探讨,不单只是摄影上的。

耐:你怎样看待骏豪的这种合作模式?
麦: 不同阶段要有不同感悟:专业方面,可以更加钻研、可以提升专业能力;思维方面,做人处事更包容,处理问题就更有把握。我们几位“拍档”聊起过很多次,两夫妻结婚都会有很多的矛盾和争执,何况是几个大男人一起?我们一起合作也有一定的年份了,怎么样去维护好彼此间的关系?目前我们几个人主要的想法都是想做好公司,以后的事情会怎样现在不知道,但都会珍惜这种合作的缘分。当然我们同样也会出现很多的争执、产生不不同的意见,但我们抱住一个宗旨:把公司做好。虽然各种可能都会出现,但是会不断去修正,修正的速度越快,犯错的可能性就越少,人多的好处就是看的东西和想的方面会更多更广,大家会相互提醒、商量、讨论。

耐:你们现在运作的状况怎么样?
麦: 骏豪现有40人,分成4个部门:客户部、创意部、摄影部和设计修图部。客户部是连接客户与公司之间的桥梁,负责将客户资料准确地反映到创意部,创意部把案例的框架设计出来后,由客户部提交客户审核,方案通过后再由创意部制定详细的拍摄方案。接下来的工作由摄影部去执行,有需要的话,设计修图部一同参与拍摄,以便更好地去完成这个执行。
在拍摄阶段创意部的工作是现场监制与美术指导,创意部是从头到尾贯穿始终的部门,一直到最后的成品出来。从创意、拍摄、修图、设计到印刷,公司最终提供的成品是印刷品和灯箱片,或者喷绘文件等平面类的展示。
骏豪其实还有很多的地方需要调整的,上升发展的空间还有很多,这样说吧,没有问题的公司不存在,你是做救火员还是日常的巡查员?巡查得好,很多隐患就被消除在萌芽当中。创意工作很难去量产,一天下来出现三个优秀的、客户认可的创意是不可能的,很可能三天都出不来一个好的创意。同部门的相互合作,不同部门的互相衔接,怎么样让整个流程去顺畅地完成?这需要一步步地用经验去调整出来的。还有就是专业人士个性都很强,各种各样的情绪也会影响到工作,安抚情绪的事情也时常要做。总的来说就是抱住一个宗旨:只要是为公司好,为执行的个案好,其他的不拘小节,求大同存小异。 


附:麦志勤摄影作品







麦志勤影棚拍摄现场:




关注微信公众号

关注微博